請按數字標號順序進行閱讀:

   
1:時至今日,太極拳已成為國人強身健體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齡前兒童,對太極拳痴迷的熱情,大有長江逐浪之勢。從江岸海邊、草原牧場,到公園、工廠、學校、機關團體;從大江南北到世界各地,處處可見學練太極拳人的身影。不僅華人喜歡,外國人也慕名漸次地加入其中。太極拳的普及和發展,盛況空前、可喜可賀。然而,太極拳作為一種文化,特別是古老的東方文化,它的精髓、思想內涵、修煉層次,並非每個人都了解。雖學練者眾,但畫貓類虎,人云亦云者也多。真正能登堂入室者寥若晨星。說它是一種學問,但它與現代科學不同,只靠背誦《太極十三勢歌訣》去模仿,則難究其玄奧。太極拳是一門實修、證悟的學問,不掌握它的思想性,信馬由韁無法達到修心健體的效果。筆者雖才疏學淺,但因醉心於太極拳,願通過本文將不深的體會拋出,以求方家、前輩斧正。

2: 思想是什麼?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即理性認識。思想包含了一切。而只有通過這“一切”,思想才能得到界定。思想是我們最直接感受到的事物,也是人類終極的秘密。我們所了解的外部世界都是由思想構築的,比如天圓地方、山高水長、花艷草綠、月朗星稀等等。人類的所有成就,都可以在思想中找到起源和歸宿,比如用二進制的零和一設計出的電腦,就可以從我國古老文化《易經》的陰陽學說中找到本源。在人類歷史演進的舞台上,那些偉大的轉折點都是思想的產物。從古巴比倫文化的消失,到軸心期時代各國文化經典的建立;從農業文明,到工業革命;從貿易保護主義,到世界經濟一體化。思想無不起著決定性作用。思想不是敲門磚,而是開門的鑰匙。敲門磚帶有破壞性——不可取,鑰匙是開門的密法——要掌握。正如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中所云:“夫理者,人所得於天以為性者,自古聖賢帝王,其淑身淑世皆本此一個理,豈止於拳藝而另有一理乎。何世之運動家不研究其理,但練習其氣無惑乎,手之多失於硬也,氣固不可無,要必以理為主,而氣則藉之,以運其理者也。無論帝王之禦世、五霸之爭雄,莫非理直氣壯,況拳藝乎!運動者,苟能順其性之自然,行其勢之自然,合乎人心之自然,而深究理之所以然則得矣,故善學者以理為尚,不言氣而氣在其中矣(理順則氣亦順)。”
  
學練太極拳有千法、有萬法,但離不開思想性這一根本大法。

   
3:如何把握太極拳的思想內涵呢?
          
讀書明理,理明藝精。文化的傳承,是千秋萬代永續的事業。如同要認識萬馬奔騰的長江,必須到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去探源。要弄懂太極拳,必須從傳統文化中尋其根。因此,我們要讀《週易》,其乃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是生命之水。讀懂《周易》,就會明了天覆地載、萬物生焉的奧義。如《周易?繫辭傳上》有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可見,陰陽兩儀是由太極化成的。如果說太極是宇宙的本源,那麼陰陽就是構成宇宙最基本的元素。宇宙中的萬物均可按陰陽劃分,每一事物又可分為陰陽,其陰陽本身又可細分為陽陰轉化。在不同時位,陰陽屬性會發生互變,即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為其根。陰陽雖有對立的一面,但更重於統一,此消彼長是為了“和”。若要知曉陰陽變化是怎樣“效天下之動,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我們不能不看被譽為“天下第一”圖的太極圖。太極圖是形象的真理,更是真理的形象。其形狀如同黑白兩魚糾纏在一起的太極圖,通過陰極陽生、陽極陰生,周而復始,萬象歸一的形象表達,有助於我們理解和把握陰陽消長、互抱互回、互生互化、互依互存、和諧統一的變化規律。我們也要解讀《老子》。道德經五千言,讀懂了,就能知曉“柔弱勝剛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無為而有為的思想。我們還要研讀《黃帝內經》,其是一本“道以醫顯”的奇書,讀《黃帝內經》,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天地是大宇宙、人體是小宇宙的觀念,就會知曉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的秘密,利於把握肉體與心靈相互感應的辯證關係。我們也要細細地品讀《太極拳譜》,其是歷代太極先賢練拳經驗的總結。讀懂、理解其內在涵義,如同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可以少走彎路。我們也要讀《四書》,四書貫道,可以幫助我們樹立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也不能漏讀《壇經》,其哲學觀把“真如”視為最高的世界本原,“於自性中,萬法皆見”。 “自性”指精神本體“真如”。回歸內心可以成就佛的智慧,可以破除我執、掃除心靈的迷霧。 “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把向外投射的目光返觀自己,由太極而歸無極,是否更能有助於我們找到生命的本源?

 

4: 天道無親,常與人善;陰陽不離,修德養心。言為心聲,動為心形。我們要用釋家的“善”定其性,用道家的“無為”靜其神, 用儒家的“仁”修其德,用六祖“禪”悟開其智、生其慧,用“一以貫之”的“恆”練其身。太極拳從起勢到收勢,身似太極,手揮八卦、腳踏五行。無論探、捌、肘、靠、棚、捋、擠、按,還是進、退、顧、盼、定,八法五步十三勢,處處離不開陰陽。太極者,陰陽和合也。太是至,極是極限,太極就是“至於極限”。動即陽,靜即陰。實為陽,虛為陰。剛為陽,柔為陰。行拳盤架、動靜轉換時,要飽含著攻防思想(攻為陽、防為陰),致虛極、守靜篤。舉手投足間,用性與命的內涵書寫意境幽深、情景互動、心性一體、美自本然的人生畫卷。

5:那麼,修煉太極拳應該堅持什麼樣的思想呢?“一陰一陽謂之道也。”這是《易傳》第一次明確提出的命題。 《易傳》將“陰陽”上升為“範圍天地”、“曲成萬物”的最高範疇,甚至整部《易經》都被解讀成“陰陽”二字。天地之道,陰陽而已,人身亦然。即所謂“生生不息謂之易也”。

6:人品不高、落墨無法。學練太極拳是一種自自然然的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偽和功利。虛偽難靜其心,功利難立其誠。 “人溯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指導我們修煉太極拳的不二法門。
   
藝無止境,無法即法。

 
7:文化的光輝靠思想點燃,太極拳的修煉靠正確的思想指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