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達到太極拳的第一運動系統和太極拳的第二系統,必須在明師引路和指導下,通過太極拳的行功、走架、推手、刀劍等鍛煉步驟實現。
在太極拳的行動、走架、推手、刀劍訓練過程中,要按照吳圖南先生於1984年武漢國際太極拳(劍)表演觀摩會議上提出的“四功”法進行修練,達到意氣勁神能分能合的有序化配合。
在太極拳的練功過程中,首要的是要銘心究其理,尋找和探索太極拳的真諦。太極拳的理論寶庫非常豐富,其哲理非常精深,乃集釋儒道三家的哲學思想之大成。太極拳理論中包括有:無極說、太極說、陰陽說、剛柔說、虛實說、開合說、三才五行八卦說、先天后天說、天人合一說和揉手說等。更重要的要學《易經》、《道德經》、《內丹學》和現代心理生理學。然而按下述功法循序鍛煉:

一、 靜功修練
靜功的目的要求入靜、放鬆、養氣。太極拳的松功訓練首先從樁功開始。拳諺說:“要學拳,須站樁,欲習打,先練樁”,“欲練太極真功夫,須先練樁步”。樁功分靜功和動功。靜功以站無極樁為主。動功有定步動功和活步動功。
1、 無極樁靜功訓練
無極樁是太極拳鍛煉中最重要的功法,是入靜、養氣、充氣、放鬆的重要訓練方法,是太極拳入門的無上妙法。無極樁功法能有病治病,無病養生,也能充實內氣增加內功。無極樁站樁時要求順應自然,兩手自然鬆垂,大腦意識精神寧靜放鬆,全身四肢百體關節韌帶肌肉放鬆柔和,體內“氣道通暢”,“內氣充實”。 “無思無慮,無我無他,無欲無求,空空洞洞,虛虛靈靈,混沌中有一點真氣,渾然中孕育陰陽變化。”無極樁可以使體內內氣增強,站時似象站在水里“虛無縹渺”,“ 飄飄欲仙”,真所謂“樁無樁,根無根,有根無根是真根”。久站無極樁可以達到“松靜虛無”,“泉清水靜”狀態。

2、 太極松功修練
太極松功分定步單操松功和活步單操松功。定步單操松功訓練要求“外練筋骨皮肉”,“內練精氣神意”。活步單操松功訓練要求“外練身眼手法步”,“內修精神氣勁功”。無論在練定步松功或活步松功中,都要求“高度入靜”,達到寧靜、恬靜、虛靜和靈靜。靜則松,松則圓,圓則靈。心要虛,心虛則四體皆虛,惟虛則靈。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從而練成“無一處不輕靈,無一處不堅韌,無一處不沉著,無一處不順遂,通體貫串,絲毫無間,能鬆能沉,也能縹能浮。
通過太極拳的松功訓練可以達到太極拳的第一運動系統。
二、 著功訓練
  著功訓練要求著法熟練。著功通過走架中的單操招功進行訓練,然後再行走架訓練,先走定式,再走連式,後走快式,而後意式。著功招式鍛煉先求開展,後求緊湊,再求尺寸分毫。先循軌跡再脫軌跡則無軌跡。先求外圓、內圓、整體圓,再求小圓而無圓。先有形而歸無跡,先求招式應用爾後求招式變化。先註重“以意練拳,以拳練意”爾後“用意不用力”。這樣由著熟而漸悟懂勁。

三、 勁功訓練
勁與力不同,通常練力而不練功。力有拙力、僵力、蠻力、死力和活力。太極拳訓練中不尚拙力、僵力和死力而需活力。勁是極活的東西,沒有一定的大小,也沒有一定的剛柔,又鬆又緊,又快又慢,又不即又不離。但勁有勁源、勁端和勁別。活力和勁功的訓練按如下步驟進行:
1、 力點的遊走訓練
力點的遊走得到活力的訓練。拳論講:“其根在腳,主宰於腰,發於​​脊背,形於手”,“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這實際上是一個力點的轉移與力學效應體現的過程。把力點從腳下傳至腰跨,通過腰跨主宰至脊背,“牽動往來氣貼背”,通過沉肩墜肘把力的效應體現在手上,並由手放出。舉一個例子:進攻方腳蹬地,力點在上,兩手壓迫化解方。化解方將對方的作用力化解並引進落空拔根後,以意引氣氣貼背,三關一長內勁疾吐,進攻方失去平衡並被莫名其妙地拋出。
同樣力點可以隨意遊走至肩、肘、腕和跨、膝、足,實現肩打、肘打、跨打或膝打。也可以使力點游離肩肘腕或跨膝足,可以實現肩肘腕空一大片或胯膝足空一大片。

 

2、 內勁的運行發放訓練
通過長期的“意氣勁神”的分合訓練以及“內三合”和“外三合”的內外相合後,就可以實現“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勁到”。再通過勁上手和勁出手的內勁吞吐訓練後,內勁可以在身上和身外隨意運行,當內氣訓練有素後,可以在滿身上下得到氣圈產生彈性力,從而隨意引發自如,隨意應變,所謂“推手不用手,滿身都是手”。
3、 柔軸運行訓練
  何謂柔軸系統?柔軸系統就是通過腰的軟軸把動力源的功率傳輸波及至作功處。柔軸傳輸能量過程中不受中途阻力的影響。柔軸運動的關鍵在於運動者足下虛站,全身關節肌肉神經放鬆,內氣貫穿。柔軸運動符合拳論“意欲向右,必寓左意,意欲向左,必寓右意”。例如,腰跨左移而手在右,當手被柔軟地帶到左側時,腰胯已開始右轉,此時手還在左邊。腰胯總在手動之前先動,波及柔軸帶動手動,相當於柔軸的動力源先動,之後波及到遠處引起遠處運動。這種現像在生物中有:蛹蟲的爬行、沙漠上蛇的S形爬行。有了柔軸系統,對抗方就難判斷出力點,而已方總能處於最為有利的位置。比如當對方拿住己手臂肩部時,我被拿住的部分不與對方相抗,隨對方動而動,此為均衡。同時在均衡狀態下悄悄地把腰胯先擰至恰當位置,之後以柔軸方式把腰胯的功率傳至肩臂手,對方找不到我方的勁頭和勁源,從而重心失去平衡而被無可奈何地跌出。

四、 太極拳氣功訓練
在練松(靜)功、著功和勁功的訓練中都要進行氣功的訓練。太極拳運動中要緊的是練太極拳氣功。現在的流行太極拳只練套路不練內功,因而“到老一場空”。太極拳前輩宗師在練太極拳真功夫時,都進行太極拳氣功鍛煉。太極泰斗吳圖南老師一直告誡要練氣功:“氣充則血足,血足則體強,體強則意堅,意堅則魄雄,魄雄可以延年益壽”。易筋經指出:“人身之中,精神血氣不能自主,悉聽於意,意到則行,意止則止”。因此練氣功實屬是練意功。太極拳論中,論練氣之處甚多,如:“氣沉丹田,氣宜鼓盪,氣遍全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行氣如九曲珠,┉”,“牽動往來氣貼背”,“腹內松靜氣騰然”,“意氣君來骨肉臣”等等。顯然以氣助勢,以氣助力的觀點不僅對養身有利,更對技擊有重要意義。太極拳氣功的訓練方法是先養氣、充氣,再運氣、練氣,然後練使氣。 “意氣須換得靈,乃是圓活之趣”。通過長期的站樁、練拳和練意,產生充實的內氣。內氣充足後就可在體內聚散、圓轉、升降和收發動盪。通過意氣神勁的分合的有序化訓練產生強大的內勁,形成能大能小能剛能柔的氣圈。太極拳的氣功訓練最終要練成虛空狀態,即心能虛,身能虛,氣也能虛,心能空,身能空,氣也能空,因而“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汪永泉宗師在“楊式太極拳述真”中說:“無形無象,全體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勝人的外形看不出多大動作,招式越化越小乃至給人的外形動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則感到輕靈通暢,即進入化境境界”。太極泰斗吳圖南老師說:“這樣全身透空之後,我們就一目了然了,我們用神就可以在較遠處將他控制起來,這樣的變化就跟大自然合在一塊了,所以不必有形有象,在無形無象之中已經合為一體了。全身透空時對自己來講,任何一個東西都不能加在我們的身上就叫全身透空,這樣再彼此往來才能應物自然”。作者曾有幸見到和體驗到吳圖南先生的意氣神相交產生的“凌空”的作用原理。氣功修煉在以下的論文中有詳細論述,可參考:
1、 無極靜站功修煉,詳見作者論文《太極拳丹元場》;
2、 太極抽絲功修煉,詳見作者論文《太極拳抽絲功》;
3、 太極拳內丹功修煉,詳見作者論文《太極拳丹元場》;
4、 大道太極拳修煉,詳見作者論文《大道太極拳修煉》。

 

五、 太極推手訓練
太極推手訓練是太極拳運動中不可缺少的功法訓練之一。太極推手是雙方沾粘連隨,互相推挽達到“外練身手腰腿步,內練精神意氣勁”。如果將內功滲入對方體內,就可以起到內部按摩的作用,使對方鬆散疏通,因而感到極其舒適愜意並能促進對方放鬆。太極宗師汪永泉說過:“如果只練拳架不練揉手(推手),內氣得不到疏散,但如果只練揉手不練拳架,內氣得不到補養”。通過太極推手可以訓練“聽勁”和獲得“懂勁”,從而達到知己知彼之功。在推手訓練中要求松、軟、圓、活、虛、空、輕靈,引進落空不丟頂。圓則靈活多變,空則輕靈無滯,圓而又空則能作到活潑自如,循環無端,變化無窮。太極推手其樂無窮,在推手中,被高手推出者終是心悅誠服,被推出數丈也不會受傷。太極推手的技巧非常高深奧妙,學無止境。六、 行功、走架、技擊為養生
  太極十三勢歌曰:
“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
習拳原為養生,真如吳老師所說:“技擊乃其餘事耳”。就是說技擊是太極拳的餘事,祛病強身,延年益壽是太極拳的正事。現在許多高級科技人員未老先衰,有些成名的中年科學家在50歲左右就離開人間,實乃國家和人民之損失,吳圖南先生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莫過於練太極拳,因為它是一種休息的運動”,太極拳運動遵循“虛靜為本”(魏晉玄學),“夫虛靜怡淡寂寞無為者,乃萬物之本”(莊子天道篇)的練功宗旨,要求虛無空靈。太極拳的千變萬化均由此“虛無”“ 空靈”生變而來。太極拳經過上述六個步驟的訓練可以由太極拳的第一運動系統進入太極拳的第二運動系統,從而達到如《授秘歌》所示:
無形無象(忘其有已);全身透空(內外合一);
應物自然(隨心所欲);西山懸磬(海闊天空);
虎吼猿鳴(鍛煉陰精);泉清水靜(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元氣流動);盡性立命(神完氣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88965 的頭像
    mom88965

    ~隨性~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