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是什麼?在我國古代,“氣”是一個哲學概念。被認為是天地間的一種物質。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生化化的根本,早在《黃帝內經》成書以前,氣的概念就已經產生了。先秦時期的老子就大力提倡“精氣學說”,認為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莊子》也談到:“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周易·繫辭》中指出:“天地氤氳,萬物化生”;《黃帝內經·素問》也說:“氣如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像變”。就是說,生物的化生、生長、繁衍、衰亡,都是氣的作用。明代的張景岳進一步指出:“生化之道,以氣為本。天地萬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賴此氣”。 《內經靈樞·刺節真邪論》說:“真氣受命於天,與穀氣並而充氣者也。真氣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受命於父母,元精化生而出;後天攝五穀並陰陽二氣,氣在體內不斷運行,阻而病,滯而傷,弱而漸亡”。
古人的這種認識進入中醫學領域,就形成了中醫理論的基礎與核心——氣。氣化論這一獨特的理論,概述了人體生命運動的兩個基本過程——氣化與化氣的一般規律。這裡所講的氣,包括了人體內部的氣與外部的氣,即“內氣”和“外氣”。練氣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把人體內外的兩種氣統一起來,從而增強人體的生命活力。
人體的氣是怎樣生成的呢?主要由三個方面合成:一是秉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無,簡稱“先天之氣”。 《素問·保命全角論》說:“人以天氣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氣合氣,命之日人”。意思是說,人是自然界“天地之氣”的產物;二是飲食萬物水穀中的營養物質化成(簡稱“水穀之氯”),《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天食(飼)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這些自然之氣被攝入人體後,經過代謝,變成精華,以養五臟六腑,從而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三是吸入大氣中的清氣。此三氣合一,方成為人體的元氣(真氣)。
從以上所述可知,l、(人)先天之精無,主要依靠父母禀賦的強弱和腎藏精氣的生理功能;2、(地)萬物水穀之精氯,主要依賴脾胃腸的運化功能;3、(天)清氣則依靠人體和宇宙自然界的氣機交流。包括宇宙間陽光之類各種幅射粒子流和空氣中的氧氣等。三者正常,人體的氣就充沛。反之,如果任何一方面異常,均能影響氣的生成,形成氣虛的病理變化。所以,古人說“氣者,人之根本也”,“人之有生,全賴此氣”。
古人為了區別人體的先天之氣、水穀萬物化生之氣和來自自然界的清氣,創造了音同而形、義不同的三個字——“無”、“氣”、“氯”,它們各有不同的概念、性質和含意。由於漢字簡化的緣故,我們現在把這三個不同的字,一律寫作“氣”,這就使人們在使用和理解這三個字時發生混亂。在古漢字中,“無”字從無,從火,視之則無,審之則有,這是先天之氣,又叫作“元氣”;而現在當作簡化字的“氣”字,其實是“古已有之”,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清氣;“氣”字中間裝著一個“米”字的“暣”字,來自於糧食和其它食品,就是通常所說的“五穀雜糧之精氣”。三氣(無、氯、氣)合一,才產生人體的生命本源現象。
我國古代哲學認為,氣是物質的,氣是運動的。人體內的氣,是一種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氣運行於體內各部,無處不到,無處不及,只有這樣,人體才能不斷生長發育,一旦氣的運動停止,人的生命即刻終止。
中國醫學將氣的運動稱為“氣機”。人體內氣的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可以歸納為“升、降、出、入”這四種基本運動形式上。升即上升,指氣的由下而上的運動,降即下降,指氣的由上而下的運動,出即外出,指氣由內向外的運動,入即入內,指氣由外向內的運動。
氣以人體組織、臟腑,經絡等為其運動場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激發和推動了人體臟腑、經絡的各種生理活動,人體組織、臟腑、經絡的各種生理活動又具體地體現了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氣的升、降是氣機在人體內的運化,也就是“內氣”的運化。而氣的出、入則是人體與自然、宇宙、社會氣機的交流和運化。
現代生命科學確認:人體是由物質、能量、信息組成的開放式巨系統,是具有自我意識的、高度有序的、具有自我組織、自我調控、自我修復能力的生命實體和人體生物場。人體內外時刻進行著物質代謝、能量代射和信息代謝。而信息代謝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決定著其它兩種代謝的進行。
這正好驗證了我國傳統生命理論,西晉嵇康在《養生論》中寫道:“精神之於形骸,猶圜之有君也。神燥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圍亂於下也”。元朝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寫道“人受天地之氣,以化生性命也。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製也。形以氣充,氣耗形病,神依氣住,氣納神存”。這裡所說的“形”,對應的是“物質”,“氣”對應的是“能量”,而“神”對應的是“信息”;明朝張景岳在《古今醫統大全》寫道:“形者生之氣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故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燥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將全其形也,先在理氣”;《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一·真人下》寫道:“且夫一人之身,天付之以神,地付之以形,道付之以氣,萬物草木亦如之。身以道為本.豈可不養神固氣以全爾形也?”可見對“氣”的正確認識是多麼的重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