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散手之變化均由推手聽勁而來,能聽勁則散手方能用之而且適當。 《太極拳論》雲:“由招熟而漸悟懂勁(招即是散手),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可見招熟是第一層功,懂勁是第二層功。招熟不難,懂勁最難,譬如對方打來一拳,若不先粘住,則不能聽人勁;不能聽人勁,則不能或左、或右、或高、或低、或進、或退而施用散手。粘住對方後,若對方子往上起,則亦隨之而起,即可以為左手擊其胸部;若對方手往下落,則隨之下落,以左手擊其面部;若對方子往前進勁偏於左,則隨之向左化去其力,即可分手以左手粘之,騰出右手擊其頭部;勁偏於右,則隨之向右化去其力,以左手擊其頭部或肩部;如果對方抽拳,則趁勢向前放勁......總之太極拳之散手是由粘住聽勁而出。其他拳種之散手是離開而各施其手腳,遠則彼此不相及,近身則相互抱扭,仍有力者勝。
“太極拳術”如將散手用法加入,則更加無敵,太極拳散手隨機應變,無一定法,無處不陰陽。如果會聽勁,則聞一知百;如不會聽勁,雖多法也用不好。太極聽勁全是知彼功夫,能粘住對方,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彼不會聽勁,一動即放出。若太極拳聽勁功夫尚不能到,不能粘住對方,切忌不要與人搭手。如果遇到他派拳家手腳極快,一時不能粘住,如何控制對方?他派拳均以離開見長,然離開過遠,亦不能打卜我身;如果要打上我身,必係於足能相及之處,彼近我身則我可粘之。粘住之後則可聽彼之勁,急動則急應,緩動則緩隨。如果遇此時,不可膽小,急進身粘之,粘住則無危險,不粘則彼可得勢。如果方能丟離而施用散手,則其功夫必較徠。故精於太極者,粘住人則對方決難施其散手。故粘手之功夫至為重要,不可輕視。例如攬雀尾的用法:對方右拳打來,我以右手粘之;對方如用左拳打來,則用左手粘其腕,進右步。如右步本在前,則不必進。以右臂捋之,彼如向後奪,則趁其奪勁擠之,或按之,看形勢而應用,無處不太極。
因此習練好太極拳散手,必須由太極拳的基本功法做起,即盤架套路由外向內,再山內向外,形神兼備,從而達到剛柔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