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敵法

審者,觀察、判斷也。與人對敵時,不僅要對敵手的體魄強弱、身材高低、性格剛柔、存心兇善等敵像有一個準確的觀察和判斷,還要對臨戰的時機和所處的地勢等情況進行綜合的判斷和把握,即審其形、審其像、審其時、審其勢。散手實戰,如兩軍對壘,雙方的實力對比是決定勝負的基本因素,但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外在的因素也很重要,尤其是綜合在一起時,往往能發揮出極其關鍵的作用。

楊澄甫在《審敵法》中曾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與人對敵,先觀其體格大小,如身體大必有莽力,我以巧應之,如其身體瘦小必巧,我以力攻之,此為遇弱者力勝,遇強者智取;無論其人大小,如彼高式,我可以低式,如彼低式,我可以高式,此為高低陰陽之法也……如敵喜色交手,我以柔化之;如敵怒目突來,其心不善,我則用十分力擊之,此為出乎爾者,反乎爾者……”此所謂“審其像”也。

戰機的觀察和火候的把握也至為重要。太極拳講究“後發製人”和“先禮後兵”,一方面,這是太極拳作為文化拳、修養拳的高雅儀態,同時也是在“讓你三招”中有意觀察對方的漏洞和破綻之處,然後實施有效的打擊。拳論常講擊敵於“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時,因為此時敵之勁力恰似強弩之末,最易為我所乘,這和兵法上講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同樣的道理。對時機的正確觀察和對敵手動勢的準確掌握,全在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前人在總結時曾說,“欲觀敵方之動作,應先觀其眼目情形,次觀其身手。如敵想用拳打,其肩尖必先凸起或往後撤;如敵欲用腳蹬,其身必先昃”。這確實是符合實際的經驗之談。能預先知道敵手的下一步動作,方可做到隨機應變。
 
太極拳同時也講究“先聲奪人”、“先發製人”。單從字面上看,這些說法往往被理解為靠自己的先動而製敵,和“後發製人”、“先禮後兵”等論相悖。其實太極拳最講究的是“意在人先”,即對敵方的心理活動要有準確的提前判斷。拳論云,“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一般人往往將其中的“動”字理解為外在的動作,我以為,這一“動”字更主要的是指內在的“意動”。這段拳論的意思是說:對方沒有動意時,我可靜待,只要對方略有“意動”,我則“意在他先”。在此基礎上,外在的動作當“先發”則“先發”,當“後發”則“後發”,“先發”要有絕對把握,“後發”全在乘勢就力,關鍵是相機而動,只要掌握得好,就能永佔先機。
 
真正意義上的散手實戰不同於拳友之間的切磋,在攻防搏鬥中,敵手的招法和用心往往凶險而難測。因此在臨戰中還要對地勢、位置、環境,甚至對風向、天氣等情況都要作充分的考慮,審時度勢,以求在千變萬化的搏鬥中,攻有所憑,守有所倚,趨利避害,逃生離死。一般來說應搶占高處、上風,但也並非絕對如此,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時優勢已被敵手先佔,就要考慮如何在格鬥中變被動為主動。太極散手不同於太極拳推手,推手是在肌膚、肢體的直接接觸中摸勁、聽勁,而散手在接招前身體並不直接接觸,所有的感覺全憑對敵方神態、動向及其他預兆的判斷,所以要下功夫揣研審敵之術,做到在上手之前,就能知己知彼,佔據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