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招數或稱定式的套路式的武術,其實是一路佔先機,按照特定路子走。一旦被對方突破,肯定要吃虧。融會貫通的高人,估計就不會按照整個路子走。所以有招式的要么是剛猛的-----保持攻擊性和不可還手性,要么輕靈------具有閃避的空間和收拾對方的慢的地方。而太極式的是首先保存自己,很難被突破,被突破也能盡量的減少自己承受的打擊。
太極應該要求在確定能夠擊中對方的時候,加大力量攻擊。
  這要求發力能夠隨心和短距離。
而在不能保證的時候,力量不會特別的大----保存實力。
  
[太極拳訣中有一句:“力出於骨, 勁由於筋”。這裡的筋其實仍然是指肌肉, 只不過是肌肉的一種特殊的使用方式。 


     
內功拳的巨大殺傷力是科學運用人體肌肉和骨骼的結果, 沒有任何神秘可言。

它是基於兩點: 
  1.肌肉的非線形特徵
  2.骨骼的最佳承力角度
肌肉的力量是非線形的, 有一段力量最大、速度最快、消耗最小的距離。這段運動距離就是內家拳所謂的“筋”。內家拳就是要養成這種獨特的肌肉使用習慣。 練健美的方法是內家拳最反對的。
  
人的每塊骨骼和關節有其最佳的承力角度,在這個角度上力量可以大到無法想像。以脊椎為例,脊椎骨間的緩衝是液壓,只要正面受力幾千斤都沒問題,一但產生過度彎曲,很快就會受傷。骨盆也是。常人別說用力,就是站的姿勢不對都會傷了脊椎。人體一但不用力很快肌肉骨骼就會萎縮,人體鈣質最先流失、也最嚴重的就是脊椎和骨盆,全因常人少用脊椎和骨盆承力。四百公斤的重量,我能蹬近百下,用的是腰力和骨頭,其實很輕鬆。四川山民還能背三、四百斤的豬,走二、三十里山路,就是用的骨頭承力,用力科學,累是累,但並非不可承受。諸位可做個實驗,找根豬腿骨,平放在案板上,豬腿骨只要兩頭有支撐,就是用斧頭都劈不斷;但是提起豬腿骨,讓另一頭懸空,用刀背輕輕一彈就斷。

所謂太極懂勁就是在師傅的引導下學會用腰腿的骨頭一節節上來承任何方向的力。只要用力對了,師傅一下就感覺到了。師傅一聲“好”,從此記下這種感覺,慢慢加重,越練越骨壯筋強。此所謂“脫胎換骨”者,每個人的骨骼都要些小缺點,正確用力可以糾正回來,這個過程需要幾年。此後,便可不敗。
   
  內功打人其實是用骨骼頂人。太極四字秘訣“敷、蓋、對、衝”,就是調好骨骼對著你,腳往地下蹬, 再加上他衝上來的動量,骨骼的巨大而短暫的一頂能一下就能打得對方筋骨錯位。內功的每一招都是擺好骨頭架子,16字真言:“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塌胯”就是擺骨頭架子的關鍵。內功的每一招,動作小,但有骨力。西方拳擊除了很近身的鉤拳,少有有骨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