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功運動特點
   
一般的體育運動和各種外家武術屬於外功運動,它直接鍛煉人們的軀體四肢,使其外壯,肌肉發達,肢體強健。單純練外功的人,由於發達的肢體所產生強大的能量會給內臟造成較大的負荷,容易造成內傷;激烈的運動往往還會造成摔傷、扭傷、拉傷等運動傷害。所以,許多運動員年輕時創造了驕人的業績,到一定年齡時往往百病纏身。
    
  二、內功運動特點內功則是通過人們的意念、調息、吐納等方法,調動人們的內在潛能,從而使身體內部自我調節、自我修復,達到防病祛病,健體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修練內功的流派繁多,大致有五個方面,即道家、佛家、儒家、醫學、武術等。內功修煉門派雖然很多,但都有共同的規律,一般都要求精神入靜,即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功法雖各不相同,但目的和效果都是相同的。有的通過入靜意守產生內氣,進而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有的通過調息、吐納、導引;有的用數息入靜,或止觀、持咒等方式。也有的不用意守也不著意於呼吸,只強調姿式。在防病祛病方面,有的用內氣意攻病灶達到減緩或消除疾病的目的;有的則採取疏通經絡、疏通內臟、疏通病區等方法培本健身所謂通週天,即古人把自然宇宙作為一個大天體,把人體看作一個小天體,即所謂“天人合一”。通週天就是設想把人體內氣按天體日落月出、日出月落陰陽變換運行的規律運轉。以人體任(陰)督(陽)兩脈相通,即通小周天;以人體的三陰三陽經和奇經八脈全都通暢,稱為通大周天。相傳通了大小周天,百病痊癒,身體日益強壯,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內功修練雖好,但方法掌握不當容易出偏差,尤以意念功的練功方法,用意不當就有可能走火入魔。
    
  三、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太極拳是一種以內功為主,內外兼修全面鍛煉的運動項目。練太極拳要求輕鬆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協調完整;一舉動全身俱要輕靈,由腳而腿而腰,節節貫穿,完整一氣。使身體的每一組肌肉,每一個關節直至手指末梢都得到鍛煉。練拳時,要求“心靜”,注意力集中,這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很好的訓練和調作用,從而也改善了其它系統和器官的功能。由於練拳時勻、靜、深、長地呼吸,可使橫膈及胸腹的運動增強,加大肺部氣體的交換容量,使胸部呼吸肌及橫膈有力,肺組織彈性好;膈肌及胸腹運動增強,又可加速靜脈血的回流,改善心肌自身的血液循環;膈肌運列幅度增大,還可使腹腔內的腸胃肝脾等臟器產生柔和的按摩作用,使血流旺盛,改善腸胃的吸收功能。
    
練太極拳要求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用意不用力,氣沉丹田,虛領頂勁。這些要領與內功吐納術的基本要求相同。其實練太極拳也要求掌握吐納,導引,修練內功。練好太極內功能更好地改善身體機能,提高身體素質。太極拳不僅是一門醫療體育,而且是一門高深的武藝。在技​​擊上,主要特點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功,以小力勝大力。正如“打手歌”所云:“擁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粘連隨不丟頂”。打手歌集中概括了太極拳技擊的主要特徵和基本原則。
  
除此之外,太極拳還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太極拳家和高水平的太極拳運動員行功走架,它飽含內在功力的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氣吞山河,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就像一曲美妙的音樂,又像一首情意飽滿的抒情詩。那宏大的氣魄,令人驚嘆,令人陶醉。
  
總之,只要堅持太極拳鍛煉都會改善人們的肌體,增強人們的體質。太極拳以其特殊的運動特點和醫療保健作用,深受海內外愛好者的歡迎。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更應倍加珍惜祖國的文化遺產,努力推廣太極拳運動,使之發揚光大,造福全人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88965 的頭像
    mom88965

    ~隨性~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