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身材沒有西方人那樣高大,因此打架一般就吃虧得多了。打架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力量,二是技術。力量很重要,有了力量,一般就容易無往而不勝了。技巧是另一事,是補足力量的一足的。力量不足,以巧取勝了。但如果既有力量,又有技術,那不就真能無堅不催了嗎?

國人是聰明的,為了對付以身材和力量取勝的“笨傢伙”們,想了很多辦法。太極拳,借力打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太極拳,也不是我們所說的完全借力打力,現在社會上所流行的太極拳,其實已經改良到幾乎沒有技擊功能的地步了。真正的太極拳,其中的發力是很厲害的。所謂練到真氣鼓盪,一羽不能加的地步,靠街面上流行的太極拳,靠競技體育中的規定套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形意拳,把力量集中於一處,就遠比塊頭大的人所運用的分散力量強上百倍了。郭雲深的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無對手。他就是練出了整體力量。武學思維的是很奇妙的,國人有武學思維,並且創造了完備的武學體系。比如說,拳打出去,要求如箭一般射出,這裡要有想像空間,不是僅書面的意思,而是要有一種加入想像的內容在裡面,要求體會。比如說,拳頭收回來,要求有一種被火燒的感覺。中華武學,講求意念加註,意氣合一,勁氣合一,這樣才能練出整體力量。在大成拳,其中的有一個意念方法,就是拳打出去,但意念卻是往回收。這個很奇妙,難以協調,但當能夠協調了,就發現其意味無窮。武學裡面無處不矛盾,在矛盾中追求一種和諧。通過矛盾來求得力量的統一,也就是說,通過各種矛盾的訓練,把自身的勁力走向集為一處,並且隨心所欲控製到身體任一部分。這樣練出的整體爆發力,是無窮的。因此,我們看到的某些表演事,你往某一位高功夫的武學者身上打一拳,就可以把打人者震得退後數尺。

武學的矛盾是內在的矛盾與外在的矛盾的統一。與人對手時,講求後發而先至。這句話從字面上來講​​,就是矛盾了。後發如何先至?原因於兩點,為什麼要後發?後發者可以看清先發者的運作方向,可以擊其漏洞。如何才能先至?唯有通過自身的矛盾訓練,把內在的力量練到渾圓境界,比別人快了,就可以先至了。
武學的思維遠不是我所能概況的,幾千年來,精深無比,我是連皮毛也未窺得。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縱橫體壇要辦徵文,其中有一說法,要求管理員寫寫,我就寫了,旨在拋磚引玉吧,望武學同道中人,不吝賜教為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