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拳者在練拳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種現象,即有幾天練起來感覺相當“順”,然而過幾天又感覺非常“不順”,四處不得勁。這裡所說的“順”,就是指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氣路順、架勢順、心情也順等,總歸就是有興趣,興致高,越練越想練,以致欲罷不能。遇到“不順”時,則心煩氣躁,甚至中途停下來再也不想繼續練下去。前幾年遇到“不順”時,我總是依靠恩師陳正雷或師兄們來幫助解決。現在走上了工作崗位,不可能一有問題就找老師找師兄,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我在平時的練功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兩點,寫出來與拳友們共同切磋,也希望能對初練太極拳者有所幫助。

第一,從調整情緒入手,逐漸培養練拳時的心境。

有時練拳中的“不順”與自己的情緒有很大關係。在練拳中要拋開其他一切與之無關的東西,意守丹田,思想集中,去除雜念,心氣下降。陳鑫《陳氏太極圖說》雲:“學者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後,可以學拳。”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帶給你的煩心事在練拳之前必須完全置之腦後,把這段時間真正交給太極拳,任何事情不可侵犯,這樣練著練著靈感就會出現了。當然,要完成這個過程也絕非三五個月的事,必須持之以恆,刻苦習練。

第二,加強理論學習,從基本要領處找尋原因所在。

基本要領對習練者非常重要,一切進步都來源於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刻苦鍛煉。我認為,單純理解和記住太極拳的基本理論談不上困難,但要真正掌握,並把它們切實融會貫通於拳架的演練之中確非易事。在出現“不順”時,往往是基本要領沒有掌握好,或者有某些部分沒有掌握好,有顧此失彼現象。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該沉下心來逐個去檢查核對,如可以從上到下進行核查,先看是否做到了虛領頂勁,再看是不是能夠鬆肩沉肘、含胸拔背、氣往下行、圓襠松胯、十趾抓地等,再從總體上看是否做到了周身放鬆、以意行氣等。只要反復體會基本要領,就不難找到癥結所在,這樣找出的病因是很難忘記的,那感覺就好像從“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迷茫,一下子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使人信心倍增,從而提高了練拳的興趣。每個練拳者都會遇到從“順”到“不順”,再由“不順”到“順”的現象,出現“不順”的現象並非壞事。筆者認為,只有經常出現這種“不順”的現象,並努力去克服它,才是不斷進步的象徵,那些從沒有產生“不順”現象的人,才是練拳當中真的“不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