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常說,在練習推手時一定要練好聽勁,要學會聽勁,掌握聽勁,但是,我們在練習時如何練好聽勁,還需我們知道聽勁的運動規律和變化的原理,對於太極拳的聽勁,我們從交手的實質來看,聽勁就是了解和發現對方的攻防意圖,做到知己知彼,勝數有度。聽勁的運動規律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五個要素,一是相互之間的觸摸點(著力點),二是勁的大小。三是勁的剛柔變化。四是勁路的虛實轉化。五是勁的運動方向和路線。

在雙人推手中,我們利用沾、粘、連、隨的“四要點”。圍繞太極“八法”,其關鍵在於心靜、氣斂、鬆腰、沉胯、步穩,全身肌肉、關節放鬆,而不能帶有絲毫拙勁呆力。這樣才能通過逐步鍛煉,使全身感覺和反應日趨敏銳,達到微感即知的地步,從而把自己鍛煉成“你不動我不動,你若動我先動”的高靈敏人物。所謂聽勁就是鍛煉大腦的靈敏和身體上的自然反映。

有人曾這樣比喻過,推手比做戰爭,那麼“聽勁就是偵察”。偵察就必須與對方有所接觸。儘管強調偵察,但義只能足微沾對方皮膚的接觸,以了解對方的虛實,了解對方的勁路,了解對方勁的大小,同時又不能全力以赴,將自己完全暴露給對方。因此,必須用“沾”,而不允許用力過大,發生頂撞;也不要用力過小,凹扁而失去棚勁,給對方敞外戶,造成自已被動。我們一旦沾著對方,就是開始對其動態的偵察與了解,亦即開始聽勁。在聽勁過程中,又要做到,我知其人,而其人不知我也,在動察別人時不僅要做到不丟不頂,更要力求做到讓對方聽不到你的勁路,做到這些,就要做好一個“松”字。

粘和連意思基本上相同,粘要如膠一樣粘住對方,不即不離,防止對方突然襲擊,即所謂“粘”。對待對手的動作,要因對手所動而動,隨屈就伸. 首先把自己安排穩當,在八面支撐和八面轉換中,仔細體驗對方一舉一動,摸清對方動作意圖和規律,即所謂“連”。我們不僅要粘著對方同時還要根據對方的運動而運動,對方運動我運動,這叫“連”。通過連來判斷對方的勁路及其意圖。若能正確判斷和掌握對方運動規律、動作意圖,則對方任何破壞我平衡的動作,我都能及時調整,並採取正確的對策,即所謂“隨”。

沾、粘、連、隨都不能“丟”,也不能“抗”。 “丟”是離開對方,失去接觸,也就不能確切地了解對方的意圖,從而受到對方突然打擊的可能性,同時自己的動作也失去針對性,變成盲動。 “抗”是嚴重的頂撞。根本不去了解客觀實際情況,不知對方虛實變化,僅用大力頂抗拒敵,只能是蠻幹妄動。  

                                         


                                                  
梁 正 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