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真正的中國功夫,講究的是「以武入道」、「拳禪合一」。
武學功夫的本質是「攻防應對、止戈為武」,
止戈之道不僅是制止干戈,而是如何不動干戈、不生干戈,
一切由心而起,有所爭,有所執,方有爭執;
無所爭,無所執,如何爭執?』

⋯⋯

中國武術在千年傳承下有其豐富的文化與知識內涵。
在身體的部分有各種關於力學及解剖的獨特技擊技巧,
並與中醫醫學理論結合的養生保健;
在心靈部分則有關於品德修養以及天地自然的生命哲理。

中國武術文化蘊含強韌的生命力,
當社會不安動盪時,武術的技擊防身躍升為習武的首要目的;
而當人民安居樂業時,人們開始改而追求武術的保健養生,
增強體能與健康;在文化不斷地提升下,
武術的品德修身養性,則儼然成為時代使命。

古人文武兼修,春秋戰國時的「士大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所以至聖先師——孔子也有配劍。
三國的武聖——關羽,其夜讀《春秋》的故事也是流傳千古的美事。

唐朝的詩仙李白〈俠客行〉以及
詩聖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兩人更是將武學、文學與仙學表現得淋漓盡致,
每每讀來,豪氣沖天,迴腸盪氣!

武術結合國學,早在中國武術的招式名稱可見雛型,
如「推窗望月」、「寒芒衝霄」、
「天王托塔」、「迎風展翅」等等,
民國初期中央國術館的「滿江紅拳」
或後來的「滿江紅劍」搭配岳飛〈滿江紅〉的詞曲演練招式
更是國學結合武術動作的典範。

然而若僅僅是文字與動作的結合,
實不足以展現國學與武術於萬一,
必須深入了解國學及武術,甚而對於品格或個性有何深邃的影響?
方能將武術與相應的國學做深層的連結,
達到薰陶氣質,陶冶品德的功效。

讀者必須了解,文字、聲韻與動作皆能陶冶個性,
而個性也會反過來影響人對文字、聲韻與動作的喜愛。

從朗讀國學可以發現喜愛讀誦《論語》者,
有中規中矩的氣質;喜讀《詩經》的人多浪漫;
多愁善感的人喜好宋詞。

武術亦然,剛猛的八極拳可以使人消除膽怯,
柔和的太極拳能使人放鬆心情,
腦筋靈活的人喜愛多變化的八卦掌,
動作敏捷快速的人喜歡翻子拳。

武術與國學互為表裡,兩者緊密的連結不言可喻,
此外更可應用中醫陰陽與五行的原理,
達到身心合一的養生保健,
拓展延伸國學與武術結合的效益。

近來許多的教學為推廣武術將其遊戲化,
希望能將武術往下扎根,
因此著重遊戲與趣味而忽略了練習的正確性,
輕忽品德與內涵的薰陶性,
無異於「買櫝還珠」或是「引鴆止渴」,
看似習武者年齡層下降,
但學到錯誤的伸展方式與訓練模式,
也種下錯誤的習武種子,
日後想導正或是鍛鍊正確的武術時,
必須另外花一番功夫校正,但是學習的態度卻是影響一輩子。

「世上有一種東西,叫做『正義』,
『正義』是需要高強功夫的。」

而我則認為「正義」是必須要有莫大勇氣的,
沒有力量的正義是空談,沒有正義的力量則是暴力,
倘若人人心中都有正義,世上豈有暴力?
很遺憾,現今的社會似乎已逐漸地喪失了正義與捍衛正義的勇氣,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漸漸消逝,
我認為當中最大的關鍵便是在「教育」。
由於現代孩子生得少,有愈來愈多孩子
因為事事都被父母打點得好好的,只需要讀書就行了,
反而不會去思考為人處事最根本的學習態度與做人道理,
他們很有主見,卻往往忽略彼此互動所需的尊重與禮儀;
加上現代的教育雖然愈見多元,
資訊的獲得也愈來愈容易,卻導致孩子反而因選擇性變多,
難以察覺自己真正適合的是什麼?
久而久之便讓孩子產生自我感覺良好或是觀念偏差的現象。

「學習功夫」將有機會改變這個現象,
若能讓孩子學會「吃苦」與「互重」,
這將比給予他再多的物質享受來得更為重要。

很多人常問我,「功夫」究竟在學什麼?
是華麗的拳腳招式,還是駭人的分筋挫骨術?
其實老祖宗傳下來的武術內涵只有兩個字,
就是「武德」。何謂「武德」?
容人、尊重人,如此而已。

正所謂「拳腳小功夫,容人大丈夫」。
學習武術得學會吃苦、學會忍耐、
學會專注、學會包容、學會互助、學會尊重、學會和諧。

學習武術講究倫理道德,
「對上以尊、對下以敬、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簡單幾個字對照現在社會,
不免發現很多人容易因為年齡的增長,
造成貪、嗔、癡相互牽引,使得知易行難,知行難合一。

因此我們常說「練拳如同照鏡子」。
修練愈深愈能照出深處的自我。
隨著功夫的修練,會發現人是如此地渺小,

雖然武學功夫的本質是「攻防應對、止戈為武」,
但我認為止戈之道不僅是制止干戈,
而是如何不動干戈、不生干戈,
一切由心而起,有所爭,有所執,方有爭執;
無所爭,無所執,如何爭執?

這時我們將會發現,「練拳」不只是練拳,而是「煉拳」。
當拳愈煉愈精時,卻也愈煉愈深愈有內涵,所謂「功夫」,
不再僅是自強不息或是爭強奪勝,而是人生的修行。

真正的中國功夫,講究的是「以武入道」、「拳禪合一」。
武術是一條尋求自我的道路,
亦是學習與世間萬物和諧共處的哲理,
學的是思維,學的是智慧,
學的是透過身體與心志的修練來重新整合自己、了解自己、
在這寰宇塵世中懂得和諧地運用自己,
進而體悟人生開拓智慧,這就是武術在學的東西。

武術練的不只是單純毫無感情的肢體動作排列組合,
而是探究生命最初的心靈飽滿動力
與身體適應外在能力所能承受的最大韌性,
好讓自己能在這現實社會與人生的矛盾衝擊下,
完成更高層面的和諧智慧。
因此武術的練習可以照映出習武者的本心,
亦能修正自身的不足。
透過武術的修練,能夠從中檢測自己、反省自己、
明辨是非、包容互重,人人若能如此,社會自然太平。

當「國學」結合「武學」,這在「文化意義」來看,
不僅只是「文創」或是運動的多元發展,
若國學與武學能向下扎根,讓未來孩子們透過文化的洗禮,
逐漸地培養出「禮讓、忍耐、武德、涵養」的俠骨風範與浩然正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88965 的頭像
    mom88965

    ~隨性~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