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九一”真言,從深層次探討太極拳的理、角及應用方面的全部道理,值得後人重新認識,以便提高和發展。 

 
“九一”三十六字真言:“心無一塵,炁分兩儀、身含三才、肢為四象、腳踩五行、勁聚六合、動變居七、肘運八卦、交點九宮” 注:“交點”即對敵時,與人接觸之第一點。 

 
  心非血肉之心,乃百神之帥。這裡指一清為無,無在不為,靜則生慧。心空者自入虛無,心動者妄生雜念。無虛不是虛無沒有,無是達到無不為的過程。在太極拳招拳勢上,只有意識、形成、觀念保持無我、無敵、無勢的混沌狀態,才會陰中有陽,實中有虛。 

 
  二、炁分兩儀

既氣分陰陽為呼吸之意。一吸氣,將胸腔濁污之所吐出,再把內炁下降,在身體裡面,即為一升一降,亦分陰陽。練太極拳未開始之前,為無極混元。一動,重心落在左腳心,兩儀之行,吐納為先,拳勢才生生不息、綿綿不斷,似行雲流水,拳勢呼吸融彙在形體之中。 

 
  三、身含三才 

 
人生於天地之間,三者合一即為三才。人曰頭頂泥丸穴,亦可得天之氣;人曰足底心湧泉穴,亦可得接地之力;人曰腹部之中為丹田穴,亦可得腎氣充盈。天氣獲靈氣、地氣獲根氣、丹氣可令壽年無疆也。取太極無極之式,用意念將氣血導引下行,至湧泉之陰柔之炁,經奇經八脈,沖開玄關一竅,有吞天接地之力,練究純陽真體,獲神松忘我之仙境。 

 
  四、肢為四象

無形之炁,分為內外。有形之體,分為上下。帶脈設定為陰陽太極、任督二脈便成四象。就太極拳勢而論,四門八法講究左腳實,左手虛,定中求虛實,是負陰抱陽為虛為陰。則右腳虛,右肘垂,定中求開展,是陰中生陽,鬆開是養命護心。反之,則犯太極拳雙重病,即雙腳同時出力,或四肢發勁,亦上下雙重則滯,必撞擊落空自跌,此無四象之合矣。 

 
  五、腳踩五行 

 
太極拳十三勢中有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為五行,即進屬火、退屬火、左顧屬金、右盼屬木,中定屬土,合為五行。火烈而猛,出腳亦跟部捲起;水柔而漩,蹬腳亦側背相踹;金脆而兇,提膝亦用膝部攻人;木折易損,分腳宜順勢轉換;土立乾坤,隨勢而定虛實變幻。

六、勁聚六合 

 
“形開氣合、形合氣開”是太極拳之不二法門。內藏存於丹田稱作斂,放是開即手有氣感,通常指尖發麻、脹。一開一合是築基,基礎完成,自會練到意到、炁到、勁到。六合者,可聚上下四方空間之真炁,為自己勁法之用。順意念而真炁遍布周身,達致百骸,使有形之肢體反而微合,久之練成習慣,自然禦敵渾身是手,練究純體之功。 

 
  七、動變居七  

 
七變七動即:上、下、左、右、正、反、中共七種動變形式組成一個太極拳名稱。例如:彎弓射虎整個動作完成,包括七種動變規律的組合,並完成轉身擺蓮,此勢是意非力所為。 

 
  八、肘運八卦


   手以肘分,腳以膝分。以此演練,身轉步移則變成八卦相盪。體現五行生剋、陰陽相濟、剛柔既摩之內涵。而垂肘在太極拳勢中,極能體驗圓活的形體運籌。而垂肘在太極拳勢中,極能體驗圓活的形體運籌。垂下的肘才能跟定夾脊、湧泉一起動作。肘圓而炁能自然行炁,令對手之根必浮燥無疑。 

 
  九、六點九宮 

 
太極推手與人接觸第一點,必須接住對手來勁,九宮要接住中宮。這裡指的中定難求,故有前輩說:定無常定,不失中定。在實踐搭手時,進以自己之中定,測對手不穩之中定,尋機破壞對手之中定,為妙訣和應用之道。

“九一”真言,精粹三十六字,從一到九論述太極拳哲理的內涵關係,從內炁到外形,從演練到實戰,都從一個易字入手,讓讀者悟出練好太極拳的一些最基本的道理,使其少走彎路,達到神形兼備的整體。 

 
而“九一”真言的心意部分,更側重與炁,載錄下來與讀者共勉。 

 
  一動為善,善在若水。一善為念,念在初動。一念為誠,誠在篤行。一誠為真,真在不假。一真為定,定在守持。一定為靜,靜在心底。一靜為明,明在見性。一明為清,清在不染。一清為無,無在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