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禪一如,諸相皆空。心手本釋,萬法同宗。 “禪太極”乃佛道合一之空靈方法,舉手投足大氣優雅,陰手盤練斯文纏綿,又不失陰陽攻防,風韻之中暗藏殺機。所謂禪太極“陰手方法”絕非單純十六手打人的招法,而意在“陰手16方法”綿綿勁路的求取過程。每一大法中皆含太極“擁捋擠按,採捌肘靠,進退顧盼定”八門五步之深髓,十六禪掌即十六種佛道手印,例如鬆肩方法“一佛領四鬼”是最初級的功法,也是最高級的“量體裁衣”點穴手:一佛領四鬼,滿把為握,小荷尖尖,五心朝天,信者勿疑!
    
此方法秋離於2004年11月14日有幸得傳於五台山密宗海印上​​師,當天也是文殊菩薩出家日。師說“中指上翹為懸指,五指瓦攏為三陰指,上懸中指即為一佛,走心包經,非太極之肺經。除中指外,其餘四指皆為小鬼,一佛領四鬼有教化、渡他之意”。鬆肩在各家通背(臂、備)拳中都有,有叫作伸肩,《寧氏武禪》中亦有“抻肩”,那是在初級的《殘道體系》膀功訓練中,而五把鬆肩卻是體用兼備的《禪太極》體系的佛頭《陰手大法》中的開門方法。在《寧氏武禪》中,鬆肩不等於抻肩,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功法。 “松筋”是為了拔力.之所以稱為“松筋”,而不是“抻”.在於“抻”太過容易傷身,而“松”適宜調養,“松”中求“抻”者才是正確方法,才能達到筋長則靈.骨重則沉的效果。所以秋離才刻意將“膀功”(抻肩是第一步)訓練排在“殘道”體系的跑打法門上。 《慧門禪武道》的鬆肩與中國各家通背拳最顯著的區別在於,通背是通過順肩抽撤,達到放長擊遠。 “擰腰切胯,吞吐​​胸背,腰背發力,甩膀抖腕,臂膊如鞭,體用俱全,形神兼備”均是通背拳的特點。拋開別的不同不談,單就靠順肩而達到放長擊遠這一點就完全不同。《慧門禪武道》無論是抻肩還是鬆肩忌諱擰腰切胯,雙肩抽撤,這樣固然有力,可在與現代搏擊、拳擊的交流中證明,過大的幅度必然暴露太大的空檔,且雙肩抽撤也必然導致轉換遲緩,而拳擊的直鉤擺三拳短平快,簡單直接,嚴密的間架防護幾乎令對方無懈可擊。你一掌劈山掌擊出還未出第二掌,可能招來拳擊手連珠炮般的組合拳壓制。而慧門鬆肩出手上眼肩不動,後續補手已抵至對手哽嗓,前手復又穿出上眼,三掌穿梭不超過一秒,雙肩永遠不抽撤、不破體、無預兆,令對方無從反應,而我鬆肩攻擊的同時,腳下永遠是馬奔、馬踏、馬驚炸的鬼怪幽靈步作保障。

或許有朋友會疑問,雙肩不抽出手三陰指,一把鬆肩,滿把為握撤,那打擊距離豈不更短?誰都知道一寸長一寸強的原理,奧妙就在這
裡,大部分拳法包括拳擊都是靠蹬地扣膝——擰腰轉髖——順肩出拳來增加打擊距離的,而慧門鬆肩(陰手方法亦不抽撤)的要求就是嚴格“守肩​​如玉”,目的是通過“身不動,膀不搖”來開發肩胛長度,通過長期不懈的鬆肩鍛煉,舒絡活節,節節貫穿,穿幫走線,從而達到“外不動而內動”的妙取。武禪雲手長身亦長,身長法亦長。故此,鬆肩方法在《寧氏武禪》中,被奉為“禪太極”的佛頭和“陰手方法”之法根,如同抻錘在“殘道·八大鉛錘”中“抻錘各,百拳成”的地位一樣,“鬆肩頭上頭,槍扎人上人”!
    
《慧門禪武道》陰手方法門乃由古戰場槍法和棍術演化而來,此非妄語!《陰手方法》29禪掌中,槍棒的痕跡無處不在,“五把鬆肩”極為典型,法中有“去如箭,回如線,指人頭,扎人面,高低遠近都看見”的槍法心訣。鬆肩手型三陰指亦稱“矛劍手”,可穿可扎可刺,指到之處“小小槍尖四兩鐵,扎到身上就出血”!而“拽”法的尺取寸挫更是不折不扣的圓棍技術,手型陰八手,螺旋抖出,橫掃一片打撕力,慧門日:圓棍拽出三棱力,尺取寸挫如角鐵。
    
除了形似,拳學本真更追求拳意,故孫老夫子有遺作《拳意述真》傳世。拳意真則法法藏真​​,一佛領四鬼,之所以被秋離列為禪太極“陰手方法”佛頭第一法,與其獨到的功用分不開,“一佛領四鬼”就是科學高效的鬆肩功法。鬆肩分五把,把把有玄機,法法是功用。一把中平槍“點天突”,要求雙肩不抽撤、不回手、不曲臂,在身不動,膀不搖的無預兆狀態下,突然直臂起手,高不過頂,直奔對方天突穴或雙目,令敵防不勝防。同時腳下始終保持弓崩樁態,踩提蹬撐,前陰後縮,氣貼脊背。出手三陰指,如長矛,似利劍,回手龍鬚鉤刁帶似五根皮條拉回,輕搭重放,收至極限,回到乳頭之上。需要注意的是,前手起手時,後手已隨形到位,前手同時收腋下,原則上“前手先出,後手早到”形成互追。前手收回時,後手貼前手下方往前松出,直指對方腋下海底穴、乳根穴和肋下章門穴,雙手瞬間交叉成十字手、鷹鴿架,防守嚴密,風雨不透。依此類推,往返循環盤練,雙手交替穿學松出,法根妙在回手的疊肩,整個過程不駝背、不挺胸、不前俯後仰,不聳肩、不起伏、肘不外拐挎,此即是典型的“出手如鋼挫,回手似桿鉤”。活步盤時,要有“夜黑不知身何在?一燈引你到黃山”的大氣,出手夜戰八方穿林步,一心找眼,是謂上鬆肩;二把“走空化”,回手掛至耳旁,高於眉梢,低於頭頂。二法主要粘連走化於力大死頂之人,拳意就是太極的引進落空。根本活在掛耳後的吊肩穿梭,《寧氏武禪》拳經旨要上有“好漢怕三穿,雙手似行船”之解,即指鬆肩二把,亦稱引鬆肩;三把回馬槍,走的是纏絲勁、扭絲力。此法巧使詐,騙的是敗式設伏,走的是回馬槍。抽身點打肋下章門穴,章門穴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點中後,使敵阻血傷氣。點佛心常在引手後敗式點打,周身滾化纏絲,螺旋擰裹,身法合八卦,身形走S形陰陽魚,暗含肩部擒拿鎖固,跌法穿襠靠。回身可偷襠,翻身可發力,竅要全在折疊間,三法亦稱反鬆肩;四把“點佛心”吊鬆肩,暗藏“五行鏢手”驚上取下。直立呆若木雞,胯下自然起手三陰指,掌心向前、向上如丟擲飛鏢,不停頓,回手內捲於胸前腋下,吊肘掩面,從容滾臂下插,小指朝上,拇指朝下,掌心向外,另手輔助做掩手回折,如​​此不停,循環柔盤,高吊下伏,暗懷殺意,無窮變化藏玄機;五把“絕戶掌”下鬆肩。 “小荷尖尖,五心朝天,滿把為握”就是搜襠妙手絕戶掌。小荷尖尖形似鬆肩手型三陰指,由腋下疊肩往下松出,力達指尖,求得是鐵指寸勁。插襠到位一瞬間,手腕抖彈,如抓閹般撕襠回提,雙手交替盤之,力量均整,合乎!法度,全賴腳下弓崩大樁的蓄發,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此法同時,也是班侯太極“指襠錘”。
    
鬆肩精髓:所謂“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用在“一佛領死鬼”上再貼切不過。鬆肩出手,直指天突,中指一領走心包經,雙肩猶似鐵打的雙肩兩崑崙,不能抽撤轉換,外形不動,通過鬆肩功法的拉伸,間接地打開了肩胛韌帶,直接起到松筋拔骨,通絡活節的功效。假如沒把把肩、背、掌,指四位經筋鬆開,經筋沒拔到一定長度,則鬆就難以掌握,唯有鬆才能沉,沉才能重,重才會殺傷!鬆肩一段時間後,手會發麻、發熱、發沉、發脹,屬正常現象。倘若不明顯,當繼續從“一把鬆肩”的疊肩上找。手沉的感覺明顯​​後,通過體認體悟,此時千萬別被惰性耽擱,要勇猛精進,再體認貼要體認肩胛貼圓了沒有?這時通常會出現空胸圓背的狀態。待空胸圓背要領固定住,而肩鬆手沉的感覺仍然存在時,開始斂臀掖胯,調整前陰後縮,命門後撐,為將來命門撞丹田,丹田鼓蕩的發力訓練夯實基礎。需要提醒的是盤練鬆肩時,不管哪一把,呼吸都不必刻意,通暢就行。一旦發現呼吸不暢,就​​表明你此時的標準超過了你身體的負荷,應該適當減少強度,或者加強下肢弓崩大樁的練習。具體操作上,鬆肩先原地定盤,定盤講究慢練為養,快練為傷,細細體味。包括定步的前後回身,左右變向。爾後五把串聯求變,上鬆肩、引鬆肩、反鬆肩、吊鬆肩、下鬆肩;五把任意拆散,高中低平,活潑到位。盤法時要呼吸自然細長勻,切不可努氣。出手宜緩不宜快,宜柔不宜剛,宜長不宜短。意念極深、極長、極至、極遠,勁力綿、稠、和、圓。身體忌前仰後和,宜太和中正,無論出手回手都要守中、用中、指中、搶中,亦有螺旋撥壓,勾掛纏繞的隨形意識。舉手投足都要有一指定中原之氣度,亦有浩蕩威武之大將風範,凜然不可
侵犯!
    
定盤熟練後過渡到活盤與散盤,活盤以行步為線,行步即走路,圓活直至信步而行。進退顧盼,上下束展,左右穿插,回身折疊,行雲流水無滯感,真正如常山之蛇,擊首尾相應,擊尾首相應,擊中段則首尾相應。圓轉自如,神鬼莫測,開發的是空間感應意識和靈敏的觸覺感應意識。鬆肩活盤的身步在老八卦中被稱為“紫燕穿林”,意即“趟泥步為體,穿林步為用”,也就是董公高徒瘦尹之直趟八卦。
    
散槃無定勢無演繹無牽掛,出手“驚測逗引,粘連火撩,斜邁正取,正取回變”。散盤唾棄“不變應萬變”,而替之以“善變應萬變”通過運動中身、手、步上中下三盤的隨機應變,培養的是強烈的對抗意識和捕捉意識,極富鮮活靈動,打法創意無限。
    
附:五把鬆肩:一把中平槍上鬆肩、二把走空化引鬆肩、三把回馬槍反鬆肩、四把點佛心吊鬆肩、五把絕戶掌下鬆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88965 的頭像
    mom88965

    ~隨性~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