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請踴躍參觀我的部落格!~~

目前分類:網路文章 (2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5-08-01

圖‧文/陳致霖

示範:陳致霖

  • 巴金森氏症患者習練太極拳,有助於改善姿態不穩。(照片提供/陳致霖)

    巴金森氏症患者習練太極拳,有助於改善姿態不穩。(照片提供/陳致霖)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要學太極拳?如何起步?

學習太極拳對身心有何好處?為什麼要獨衷太極拳?
作者以其親身的經歷和學習的經驗,告訴你能夠有緣接觸它、學習它,
是你今生最大的福報,你如何對待它,它也會讓你得到應有的回饋!

我常想,學習太極拳的目的是什麼?難道說就只為了身體的健康這麼簡單,也許初期的想法通常是如此,不過,當你透過身體一層一層的鬆,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氣功是要達到防病治病、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但是少數人在練功中出現一些偏差,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糾正經驗和方法,不僅沒有去病,反而增加痛苦。因而有的人對氣功能治病喪失信心,甚至將氣功說得一無是處。其實,這並不是氣功本身的問題。氣功既能使人出偏差,說明練功已經產生作用,不過這個作用不是想要達到治病的目的。

這是剛剛開始的一種現象,因為剛開始練功的人,身體裏有各種不同的病灶,氣血不調和,經絡不暢通,五臟六腑不通順,或新陳代謝的功能紊亂,練起功來就會出現各種反應,這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練功的人不要怕,通過糾正就會好的。如果練功的人能夠按照氣功的要求去練功,就不會出現偏差。

⋯⋯

但是有極少數人出現偏差,原因主要是在他們在練功時沒有掌握好氣功的基本原則、要領和注意事項,或存在急於求成的心理,以致造成頭昏腦脹、泰山壓頂,或頭帶金箍、昏沉欲睡、胸悶憋氣、心慌意亂、脖後緊縮、雙肩沉重、丹田鼓脹、氣團纏身、胸背寒熱、氣機亂竄、失控大動、漏氣遺精等現象,氣功界將這些現象稱為練功中的偏差(古人叫做“走火入魔”)。

出現這種現象,糾正的方法不外有兩種,一是練功者自己糾偏;二是氣功老師給予糾正。兩者都能解除練功者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

一、出現偏差原因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常見偏差

1.頭暈、頭痛:初學氣功者,一因急於求成,二因呼吸用力不當、不勻,以致氣衝頭頂,血壓升高,出現頭部脹痛、眩暈。

⋯⋯

2.失眠、健忘:體質虛弱者,在練功時功法選擇不當,如該做動功的去做靜功,該做靜功的去做動功;在練功時呼吸和動作不協調;特別是練自發功時不掌握要領,不注意勞逸結合,常常會引起失眠、健忘。

3.胸悶、胸痛:常見於呼吸時用力:呼吸間隔時間過長,以致憋氣,或練動功時呼吸和動作不協調。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五天不練靠邊站。

(2)
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鬆,久練為功,擱下稀鬆。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來武術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眎人,所謂傳子不傅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賢,以致屢屢失其真傳,倘或有得意弟子乃傳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備不測

,誠如是,欲求吾國武術之發揚,豈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師者,未敢說盡其傳,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則懷寶迷邦矣,十餘年來,每欲筆諸於書,以廣流傳,此心萌動,而復擱置者,屢矣,亦恐傳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與人同,固吾所願,乃謹錄要訣十二則如次,此皆澄師所不輕易傳人者,每一語出,輒叮嚀曰:余如不言,汝雖學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數千遍,蒙澄師之過愛若此,而不能達其厚望,慚愧無已,尚希世之賢哲英豪,有以參證而廣大之,使盡人皆能袪病延年,則民族幸甚

一、曰鬆,澄師每日,必重言十餘次,要鬆!要鬆!要鬆淨!要全身鬆開!反此則曰:不鬆!不鬆!不鬆就是 挨打的架子,按鬆字之一字,最為難能,如真能鬆淨,餘皆末事而,余將澄師平日口授指點之大意,附於下,使學者易於領悟。鬆,要全身筋絡鬆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若無骨,只有筋耳,筋能鬆開,其餘尚有不鬆之理乎。
二、曰沉。如能鬆透,即是沉。筋絡全開,則軀幹所繫,皆得從下沉也。按沉與鬆,原是一回事。沉即不浮,浮是病,體能沉已善矣,尤其加以氣沉,氣沉,則神凝,其用大矣。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文章分享
太極是人生中的一部分,透過與自己所熟悉的拳法去遇見新的人,瞭解不同的人生,不僅會強健你的體格,還會改變你的身心,為你帶來一輩子的影響。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到底太極有什麼讓人非練不可的魅力、又會怎樣改變一個人,或許你也能從中找到太極的理由。
1.太極會改變你的容⋯⋯
剛開始或許只是因為堅持練太極,你必須省去用化妝品、保養品的麻煩,所以鏡子裏的自己似乎不再是過去熟悉的樣貌,然而隨著太極的持續,你的臉部也會開始產生奇妙的變化,因為你變得快樂、變得更沈著、變得成熟卻也著迷,你會發現自己就算沒有化妝也比過去任何時刻還來的美麗。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的最好閨蜜——太極拳(分享)
2015-04-03太極健身

        有很多女性拳友問,練習太極拳大腿會變粗嗎?肚子會變大嗎?會不會練完之後肌肉一塊塊的?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以下容我一一解釋。首先,我覺得就是因為大多數人不知道太極拳與別的運動的區別,才造成這種可怕想法的。我們人的骨骼到三十歲後已經發育完成,並開始走下坡路。這段時間家庭負擔加重,工作壓力加大,人生的定位係數基本完成,而亞健康的表現也開始顯現。這時,如果不能進行科學適量的鍛煉,將加快人生走向下坡路,未老先衰的現象就會微現。這時雖然自感精力還旺盛,隨著亞健康的加劇,皮膚的彈性將會減少。由於不加強腿部的鍛煉,微循環受阻,皮膚的張力下降,就會出現肌肉鬆弛、靜脈曲張、下垂,毛孔變粗變糙。如果這個時候堅持以全身為主的鍛煉,尤其是練太極拳,則能使皮膚的張力彈性保持年輕時的美麗。

         女性氣血的盛衰和運行暢通直接影響著女性的容顏狀況,巧妙融合中醫原理的太極拳,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動作,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能使血液加速運行,促進新陳代謝。指尖發麻,關節微響,針刺,腹鳴,湧泉穴有氣流感,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這樣直接可以改變女性因氣血不足而花容失色的狀況,也只有氣血充盈了,女性肌膚才更加紅潤,煥發青春光彩。這樣,靚麗容顏的效果就呼之欲出了。關於小肚子會變大的問題,其實也是誤解。

         太極拳要求腹式呼吸,要求氣沉丹田,因此,陳式太極常常要求丹田內氣充實,發勁時,要求氣足實腹,此時小腹自然突出,但不是永遠突在那裡,而是在氣沉丹田和不氣沉丹田之間反復進行。這樣一鼓一收的鍛煉,不但不會使肚子變大,反而會使肚子肌肉更結實,更有彈性,這就是打太極拳的好處。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未曾接觸以前,先持以虛無的氣勢,然後輕輕地與對方沾手。沾手之後,不可自動,只是提高本身的清醒靈覺性足矣,以俟對方稍有動意,便以我的靈覺智慧,虛無的氣勢,以神走,以氣化,跟之隨之,以做到沾連粘隨,不丟不頂。在這種情形之下,彼之缺點必暴露,機會就會自然地送到手上來。如我稍用智巧,便可使其捕風捉影,東倒西歪,英雄無用武之地。蓋我之身軀柔軟百折若無骨,無論對方如何攻來,都可以逆來順受,隨屈就伸,化之於無形,然又可以撒去全身皆是手,使對方無法逃避。以上這些情形,全憑平時鍛煉的好身手,能夠有無微不至的輕妙跟隨。

 在沾上手之後,我以虛靈的手法跟之隨之,在幾跟幾隨之中,我之身勢就早已吃進彼身。在此時我以神經一動,丹田氣鼓,就會如觸電樣將其打出。蓋虛則無所不容,靈則無所不覺,機會送上手來,神經氣勢就會自動地發出迅雷不及掩耳之勁來,將其打出。所以,在推手時,不必勉強找機會去打,在機會成熟時,它自會送上手來,萬一沒有機會送上手來時,那時對方的功力尚沒有破綻可找,此時我也不必用勁去抵它或勉強去找它,只是時刻保持我手上的靈覺就可以了。若始終沒有出現缺點,則是他的功夫與我相等或在我之上。我應當虛心向其學習,以增長學識。若勉強爭勝,則對功夫是無益的。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內功

神意氣是構成傳統太極拳藝之內功的三要素。通過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途徑和方法訓練、積儲而成內功。太極拳內功蘊藏在拳架之中,主導、催促著形體產生與內功變化相關的動靜、開合的運動姿勢。這是太極拳陰(內功)陽(拳架)相生,內外相合之基本規律的體現。

   神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拳規律:起始、運行、終止、變換

盤拳架時,首先要意識到整套拳架是由一個拳式的起始、運行、終止、變換到下一個拳式的起始、運行、終止、變換……如此循環往復所構成的。要認清和把握這一行拳規律及神意氣之間內在的聯繫才能正確的演練拳架。

1.起始:這裡的起始不是身形、手勢動作的開端處,而是指自身之神意氣萌動之初。拳論講:"神為統帥",首先要使精神提起。精神提起必須通過收視返聽才能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後方可心靜。心靜則意專,才有"心為令"之說。心是發號施令之處,誠所謂"運用在心"。氣為旗,即內氣為驅使。內氣非呼吸之氣,先師指明內氣的作用是催姿勢。不要誤認為內氣是在身內一股一股呈波濤之狀催促身形手勢的運行。這種內氣催動姿勢是連綿不斷地循拳勢的走向而彌散的。它的流走即無體內體外之區分,亦無努氣、憋氣之感覺。在神意氣的綜合作用下,催動形體開始動作。

2.運行:身形手勢始終依賴神意之引領和內氣的催動而運行,絕不要單一地只做形體動作。由此才能意識到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必須做到"意在先",這樣將"凡此皆是意,不是形"的至理明言從習拳之始就落到實處會少走很多彎路長此以往,重意不重形、妙在五陰五陽的行拳意識才能逐步建立起來。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鬆散通空】

實現鬆的障礙就是行拳者自身急切求鬆的意圖,而心靜、無為才是實現鬆的前提和保證。練拳首要心靜。心靜非指強令內心鎮靜,而是要使急切求鬆的心情趨於緩和、坦然和寬鬆,繼而才能進入無欲無求的境界。單一地求松並不能做到真松,意氣在縱向松落的同時伴隨著橫向開展的散是實現鬆的關鍵。鬆與散是統一體,不能鬆就不能散,沒有散也就不能做到松。第一要知道往何處鬆散。不要認為肩松是要向下松到腰胯,腰胯松是要松到腿足,這樣腿足鬆就再也無處松下去,祇好承受負荷,從而導致腿足僵滯不靈。此皆為有鬆無散之弊,不能做到周身上下放鬆。打個比方,人身好比各樓層都堆滿了東西的一座樓。鬆散通空的目的是要將充塞於樓內的物品全部騰空,而並非將某一層樓的物品上移或下挪到其它樓層。負荷的轉移祇能加重另一層段的載重量,並不能真正做到鬆散。鬆散的意境是將羈困全身的意氣逐層段地鬆開並平衡散出身外,這樣才能達到一身舒適、同時放鬆。這便是縱松、橫散之意的走向。如果“鬆散”是第一步,即求達全體透空的前提,那麼第二步“通空”才是目的。將意氣平衡散出身外這一過程即與通出相關,通是散的延伸和發展,不能通出就不能很好地做到散,散與通也是相互依賴、不能分割的。能夠通出,身體才能逐漸變得空靈。最後,全身猶如空樓一座,筋骨皮肉彷彿都已蕩然無存,這時便手不知其所舞之,足不知其所蹈之,悠然進入無我無為、全身透空的境界

 

【眼神的運用】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神會禪師的悟境 文/聖嚴大師

神會禪師的悟境 

 

前言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論》解

本文為顧留馨之文,

刊於 《體育科技》 ( 4 )1980年。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於1980年7 月出版。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前些時候已經對鬆沉勁說過一些,可能不具體,不好理解,下面就在說一說。

一般人由於成長過程都是用力氣,就是肌肉力,所以認為肌肉力才是最大的,尤其是看過拳擊散打等電​​視,認為肌肉力是最大的力,這與太極不符。

就說練太極手臂的松沉勁,首先少用肌肉力,最終不用肌肉力。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欲深研太極拳藝,以用於推手、技擊,聽勁是最好的學練內功的手段,而餵勁是老師培養學生具備柔化聽勁能力的最為重要的方式。

  聽勁
“聽勁”的“聽”字,不能從字面理解為用耳聽,而是手的末梢神經在與對方接觸時,感覺其勁力的大小、方向等,故稱聽勁。久練太極拳,手上的觸覺異常敏銳,能感覺到對方肢體的勁力的來路去向,這就是太極拳家的聽勁功夫。
《太極拳論》雲:“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如果將太極拳分為三乘功夫:“著熟”為初乘,“懂勁”為中乘,“神明”為上乘,修煉太極拳到中乘功夫,也就到達聽勁的境界,即懂勁之後自然懂得聽勁。悟性好的人,練拳不久也可具備聽勁功夫。有了聽勁功夫,則可深研太極拳,一般不會再走彎路。當然,這種聽勁感覺到的勁也不是常人理解的勁或力。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要先練好一種流派的太極拳,再練其他。

    
有公園的太極拳輔導站裡,眾多太極拳愛好者跟著輔導員聽著音樂打太極拳,而且是一個套路接著一個套路地練,簡化24式太極拳、48式太極拳、楊式競賽套路、吳式競賽套路、陳式競賽套路、孫式競賽套路、32式太極劍等等,整個練完也差不多一小時了,滿頭大汗。我個人認為這只僅僅達到了鍛煉身體的要求,而要想練好太極拳是絕對不能這樣的。

    
雖然各種流派太極拳的拳理相通,但每個流派太極拳的特點不同,練習的方法也不一樣。如果在沒有系統地掌握好一種流派的太極拳之前,每天每個流派的太極拳不斷重複地打下來,一定會打成四不像的。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不僅僅是運動,更是文化,在身、心給予人修養,提升人的生命境界。經常練太極拳,並練通太極拳的人,會不斷改善並形成特有的思維方式,由此改變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

 

1 包容
包容他人,包容他事,也包容自己。包容的心,能不斷會聚能量,包容的思維,能發現無數有價值的事物。一切狹隘會把自己緊緊捆住,困住你的心,讓你發狂,束縛你的手腳,讓你走不出“自我”的黑匣子。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太極拳本身的原因,學者很容易誤入歧途。為了使初學太極拳者,不至於迷失方向,曾寫了《內外有別》一節。希望學者認真比較,分清道路,本是有感而發的。
這兩年,有些太極拳愛好者來訪,他們大多是學了幾年、十幾年,看過拙著之後,來和我交流心得的。

我發現在他們拳中的缺點,有一些共性。主要還是內外不分,將太極拳練得像外家拳,偏離了正道。勞多得少,未能取得應有的成果。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拳禪一如,諸相皆空。心手本釋,萬法同宗。 “禪太極”乃佛道合一之空靈方法,舉手投足大氣優雅,陰手盤練斯文纏綿,又不失陰陽攻防,風韻之中暗藏殺機。所謂禪太極“陰手方法”絕非單純十六手打人的招法,而意在“陰手16方法”綿綿勁路的求取過程。每一大法中皆含太極“擁捋擠按,採捌肘靠,進退顧盼定”八門五步之深髓,十六禪掌即十六種佛道手印,例如鬆肩方法“一佛領四鬼”是最初級的功法,也是最高級的“量體裁衣”點穴手:一佛領四鬼,滿把為握,小荷尖尖,五心朝天,信者勿疑!
    
此方法秋離於2004年11月14日有幸得傳於五台山密宗海印上​​師,當天也是文殊菩薩出家日。師說“中指上翹為懸指,五指瓦攏為三陰指,上懸中指即為一佛,走心包經,非太極之肺經。除中指外,其餘四指皆為小鬼,一佛領四鬼有教化、渡他之意”。鬆肩在各家通背(臂、備)拳中都有,有叫作伸肩,《寧氏武禪》中亦有“抻肩”,那是在初級的《殘道體系》膀功訓練中,而五把鬆肩卻是體用兼備的《禪太極》體系的佛頭《陰手大法》中的開門方法。在《寧氏武禪》中,鬆肩不等於抻肩,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功法。 “松筋”是為了拔力.之所以稱為“松筋”,而不是“抻”.在於“抻”太過容易傷身,而“松”適宜調養,“松”中求“抻”者才是正確方法,才能達到筋長則靈.骨重則沉的效果。所以秋離才刻意將“膀功”(抻肩是第一步)訓練排在“殘道”體系的跑打法門上。 《慧門禪武道》的鬆肩與中國各家通背拳最顯著的區別在於,通背是通過順肩抽撤,達到放長擊遠。 “擰腰切胯,吞吐​​胸背,腰背發力,甩膀抖腕,臂膊如鞭,體用俱全,形神兼備”均是通背拳的特點。拋開別的不同不談,單就靠順肩而達到放長擊遠這一點就完全不同。《慧門禪武道》無論是抻肩還是鬆肩忌諱擰腰切胯,雙肩抽撤,這樣固然有力,可在與現代搏擊、拳擊的交流中證明,過大的幅度必然暴露太大的空檔,且雙肩抽撤也必然導致轉換遲緩,而拳擊的直鉤擺三拳短平快,簡單直接,嚴密的間架防護幾乎令對方無懈可擊。你一掌劈山掌擊出還未出第二掌,可能招來拳擊手連珠炮般的組合拳壓制。而慧門鬆肩出手上眼肩不動,後續補手已抵至對手哽嗓,前手復又穿出上眼,三掌穿梭不超過一秒,雙肩永遠不抽撤、不破體、無預兆,令對方無從反應,而我鬆肩攻擊的同時,腳下永遠是馬奔、馬踏、馬驚炸的鬼怪幽靈步作保障。

或許有朋友會疑問,雙肩不抽出手三陰指,一把鬆肩,滿把為握撤,那打擊距離豈不更短?誰都知道一寸長一寸強的原理,奧妙就在這
裡,大部分拳法包括拳擊都是靠蹬地扣膝——擰腰轉髖——順肩出拳來增加打擊距離的,而慧門鬆肩(陰手方法亦不抽撤)的要求就是嚴格“守肩​​如玉”,目的是通過“身不動,膀不搖”來開發肩胛長度,通過長期不懈的鬆肩鍛煉,舒絡活節,節節貫穿,穿幫走線,從而達到“外不動而內動”的妙取。武禪雲手長身亦長,身長法亦長。故此,鬆肩方法在《寧氏武禪》中,被奉為“禪太極”的佛頭和“陰手方法”之法根,如同抻錘在“殘道·八大鉛錘”中“抻錘各,百拳成”的地位一樣,“鬆肩頭上頭,槍扎人上人”!
    
《慧門禪武道》陰手方法門乃由古戰場槍法和棍術演化而來,此非妄語!《陰手方法》29禪掌中,槍棒的痕跡無處不在,“五把鬆肩”極為典型,法中有“去如箭,回如線,指人頭,扎人面,高低遠近都看見”的槍法心訣。鬆肩手型三陰指亦稱“矛劍手”,可穿可扎可刺,指到之處“小小槍尖四兩鐵,扎到身上就出血”!而“拽”法的尺取寸挫更是不折不扣的圓棍技術,手型陰八手,螺旋抖出,橫掃一片打撕力,慧門日:圓棍拽出三棱力,尺取寸挫如角鐵。

mom889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